詞語分開解釋
爭長 : 1.爭行禮先后。2.猶爭霸。3.爭相增長。滕薛爭長是什么意思
《左傳.隱公十一年》:"滕侯﹑薛侯來朝﹐爭長。"后以"滕薛爭長"為典﹐謂競相生長。 國語辭典春秋時,滕侯與薛侯互爭席次的故事。見《左傳.隱公十一年》。后比喻互比高下,互爭長短。
滕薛爭長的網絡解釋
公元前712年,姬姓滕侯與任姓薛侯同去魯國朝見周天子,兩人都爭著排在前頭為長。薛侯認為他的祖先分封在前應排在前頭,滕侯認為自己是皇族姓應排首位。魯隱公派羽父去勸說薛侯,薛侯同意讓滕侯居上。
成語解釋 | 滕侯與薛侯爭奪席位。指爭奪尊位或首位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隱公十一年》:“十一年春,滕侯、薛侯來朝,爭長。” |
常用程度 |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作賓語、定語;指爭斗 |
成語結構 | 主謂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|
成語辨形 | |
近義詞 | |
反義詞 | |
成語例子 | |
成語謎語 |
春秋時,滕侯與薛侯互爭席次的故事。見《左傳.隱公十一年》。后比喻互比高下,互爭長短。
公元前712年,姬姓滕侯與任姓薛侯同去魯國朝見周天子,兩人都爭著排在前頭為長。薛侯認為他的祖先分封在前應排在前頭,滕侯認為自己是皇族姓應排首位。魯隱公派羽父去勸說薛侯,薛侯同意讓滕侯居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