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語分開解釋
草船 : 1.草扎的船。舊俗送鬼神時用之。草船借箭的網絡解釋
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《三國演義》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。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(限十天造十萬支箭),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,卻淡定表示“只需要三天”。后來,有大霧天幫忙,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,調了幾條草船誘敵,終于借足十萬支箭,立下奇功。
由此,諸葛亮的膽識才智受到后人的贊美,因而衍生了許多成語趣聞、戲劇表演。
但在《魏略》中,所謂“草船借箭”卻是孫權所為。
成語解釋 | 運用智謀,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46回回目:“用奇謀孔明借箭,獻密計黃蓋受刑。” |
常用程度 | 常用成語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作賓語、定語;指借他人的力量 |
成語結構 | 緊縮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|
成語辨形 | |
近義詞 | |
反義詞 | |
成語例子 | 劉知俠《鐵道游擊隊》第22章:“‘三國’上諸葛亮草船借箭,不就是事先算好了么!” |
成語謎語 | 孔明造箭 |
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《三國演義》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。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(限十天造十萬支箭),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,卻淡定表示“只需要三天”。后來,有大霧天幫忙,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,調了幾條草船誘敵,終于借足十萬支箭,立下奇功。
由此,諸葛亮的膽識才智受到后人的贊美,因而衍生了許多成語趣聞、戲劇表演。
但在《魏略》中,所謂“草船借箭”卻是孫權所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