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途 1.亦作"正涂"。猶正道。 2.清制官吏以進士﹑舉人出身與以恩貢﹑拔貢﹑副貢﹑歲貢﹑優貢﹑蔭貢出身的稱正途。由捐納或議敘而得官的稱異途。
正路 1.正確的道路;正當的途徑。 2.大路:主要的道路。 3.謂品行作風正派。
正道 1.正確的道理﹑準則。 2.要道;主干道。 3.正路;正確的途徑。 4.猶正派。 5.正常。 6.佛教稱三乘所行之道。
岔道
1.不正當的言行;不正的路。
2.旁門左道;妖異的方術。
3.蹊蹺;奇怪。
[evil life;vice life;depraved life;evil ways;wrong path] 不正當的生活道路
(1).不正當的言行;不正的路。《荀子·儒效》:“雖窮困凍餒,必不以邪道為貪。”《史記·儒林列傳序》:“故 孔子 閔王路廢而邪道興,於是論次《詩》《書》,修起禮樂。” 杜鵬程 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一章第三節:“一個人走了邪道,你勸他,你厲聲批評他,他會恨你。”
(2).旁門左道;妖異的方術。《禮記·王制》“執左道以亂政” 孔穎達 疏引 漢 盧植 曰:“左道謂邪道。”《參同契》卷下:“邪道險阻,傾危國家。” 袁仁林 注:“邪道,岐出背戾之術。” 清 阮元 《封泰山論》:“ 秦始皇 、 漢武帝 之求長生, 光武帝 之用讖緯, 宋真宗 之得天書,皆以邪道壞古禮,不足為封禪咎。”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五回:“方纔這個娘兒們太不對眼,還沾著有點子邪道。”
(3).蹊蹺;奇怪。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十二回:“又加著騾夫店家兩下里攛掇,都説這人來的邪道,躲了他為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