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過則喜 過:過失;則:就。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缺點或錯誤,表示歡迎和高興。指虛心接受意見。
洗心革面 清除舊思想,改變舊面貌。比喻徹底悔改。
欲蓋彌彰 蓋:遮掩;彌:更加;彰:明顯。想掩蓋壞事的真相,結果反而更明顯地暴露出來。
文、飾:掩飾;過、非:錯誤。用漂亮的言詞掩飾自己的過失和錯誤。
[cover up one's errors by excuses;conceal faults and glass over wrongs] 明知有過錯而故意隱瞞掩飾
掩飾過錯。 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惑經》:“豈與夫庸儒末學,文過飾非,使夫問者緘辭杜口,懷疑不展,若是而已哉!” 宋 朱熹 《答張敬夫書》:“為機變之巧,則文過飾非,何所不至,無所用恥也。”《明史·盧洪春傳》:“較夫挾數用術,文過飾非,幾以聾瞽天下之耳目者,相去何如哉!” 鄒韜奮 《硬吞香蕉皮》:“其實錯了就自己老實承認,倒是精神安泰的事情,文過飾非是最苦的勾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