隱惡揚善 隱:隱匿;揚:宣揚。不談人的壞處,光宣揚人的好處。
通情達理 通、達:懂得;情:人之常情;理:道理。指說話、做事很講道理。
求:找尋;疵:毛病。吹開皮上的毛尋疤痕。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缺點,尋找差錯。
[nitpick;find fault] 有意抓住人的小過失
有司吹毛求疵,笞服其臣,使證其君。——《漢書》
一心只想?yún)⒘怂墓γ?卻尋不出他的短處來,便要吹毛求疵,也無處可求?!?span id="fpv1p7rbbb" class="shu">《二刻拍案驚奇》
(1).吹開皮上的毛,尋找里面的毛病。比喻刻意挑剔過失或缺點。語出《韓非子·大體》:“古之全大體者……不吹毛而求小疵,不洗垢而察難知?!?span id="fpv1p7rbbb" class="shu">《漢書·中山靖王劉勝傳》:“有司吹毛求疵,笞服其臣,使證其君。” 宋 陳亮 《甲辰答朱元晦書》:“撮其投到狀一言之誤,坐以異同之罪,可謂吹毛求疵之極矣!”《水滸傳》第四七回:“那廝倒來吹毛求疵,因而正好乘勢去拿那廝?!?鄒韜奮 《事業(yè)管理與職業(yè)修養(yǎng)·工作的檢討》:“言者不存吹毛求疵,故作留難之心;聽者也不存諱疾忌醫(yī)、過而憚改之意?!币嗍∽鳌?吹毛 ”。 唐 張說 《獄箴》:“吏茍吹毛,人安措足!”《資治通鑒·齊高帝建元元年》:“候官千數(shù),重罪受賕不列,輕罪吹毛發(fā)舉,宜悉罷之?!?胡三省 注:“言吹毛求疵也?!?章炳麟 《肅政史箴》:“恫疑苛財,吹毛相訟?!?br/> (2).謂指摘細(xì)小的毛病。 清 俞樾 《茶香室叢鈔·古人疵句》:“如此之類,雖屬吹毛,然不能為古人諱也?!?br/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