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高皇帝遠是什么意思
(1) ∶舊指王法所難以顧及的邊遠地域
(2) ∶比喻不聽管束、無法無天
國語辭典舊稱中央政府的治權無力管轄的狀態(tài)。比喻沒有王法,無人管束。明.黃溥《閑中今古錄》:「天高皇帝遠,民少相公多,一日三遍打,不反待如何。」《醒世姻緣傳.第一二回》:「因臨清是碼頭所在,有那班油光水滑的光棍,真是天高皇帝遠,曉得怕些甚么?」
成語解釋 | 原指偏僻的地方,中央的權力達不到。現泛指機構離開領導機關遠,遇事自作主張,不受約束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元 無名氏《臺溫處樹旗謠》:“天高皇帝遠,民少相公多。” |
常用程度 | 常用成語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聯合式;作賓語、分句;含貶義 |
成語結構 | 聯合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|
成語辨形 | |
近義詞 | 無法無天 |
反義詞 | |
成語例子 | 高陽《胡雪巖全傳·紅頂商人》:“西征則在邊陲用兵,天高皇帝遠,不至于朝夕關懷。” |
成語謎語 |
(1) ∶舊指王法所難以顧及的邊遠地域
(2) ∶比喻不聽管束、無法無天
國語辭典舊稱中央政府的治權無力管轄的狀態(tài)。比喻沒有王法,無人管束。明.黃溥《閑中今古錄》:「天高皇帝遠,民少相公多,一日三遍打,不反待如何。」《醒世姻緣傳.第一二回》:「因臨清是碼頭所在,有那班油光水滑的光棍,真是天高皇帝遠,曉得怕些甚么?」